首頁 消費訊息 桃園27公里海岸,就差國際最新的保育趨勢「類保護區」

桃園27公里海岸,就差國際最新的保育趨勢「類保護區」

作者 謝蕙蓮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榮退研究員,專長從事海洋底棲生態、生物學研究、溼地生態與保育學研究。

公投前,桃園市政府曾對外說明,桃園市27公里藻礁海岸已經有86.7%納入保護,至於眾所矚目的大潭藻礁海岸,未來亦將提列適當保護等級。公投後,三接留在大潭繼續興建的情況下,大潭海岸段,適用於什麼樣的保護等級?讓我們思考國際保育界最近推動的「類保護區」,也就是英文直譯的「其他有效的保育措施」(OECM,other effective area-based conservation measures)吧。

大潭海岸18年前已有四道人工突堤,現在三接正在興建。這樣一個不斷新增人工構造物的海域,不論用哪一個法令來劃設保護區,都不適宜,反倒是近年來,國際間重視的、注重保育與開發兼顧的「類保護區」,比較符合大潭海岸的可持續發展。

類保護區,不但是國際間環保觀念的革新,也是環保作法的革新,但可惜的是,台灣各級政府及環保團體,對它所知甚少。

所謂「類保護區」,像是軍方管制的水域、電廠入水口、離岸風場、民間私人的保護地、民間友善環境的生產用地等等,這些場域原先並非為保育而設,但為了維持該場域的功能,採取了限制或禁入管制的手段,反而讓該場域發揮了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成效,這無心插柳,柳成蔭的結果,造就出「無保護區之名,卻有保護區之實」的視野,引起國際自然保育聯盟(IUCN)對它的重視、倡議與推廣。

目前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對於類保護區,明確化了四個判定標準:

一、 該地區尚未被劃入保護區

二、 該地區有主要的單位在進行治理與管理

三、 能持續、有效地維持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

四、 能將生態系服務的功能與在地價值串聯

三接與大潭海岸的保育與開發兼顧的模式,非常符合「類保護區」這個開創性的保育趨勢。目前三接工程進度已達三分之一,不論是柴山多杯孔珊瑚、小燕鷗、殼狀珊瑚藻、大型藻類等,其監測數據依然呈現穩定的狀況,生物多樣性並未受到影響;未來中油承諾並與相關權責單位進行共同治理與管理下,生物多樣性得以更加提升。

台灣民主自由高度發展之下,可以透過參與式的共管機制,將藻礁生態系服務的功能與在地價值串聯。此外,三接在減碳、減空污對氣候的調節,以及民眾生活福祉的服務功能,大潭海岸成為「類保護區」比單純的「保護區」具備更強大的優勢。